在离散型制造商中,供应链和产品脱碳的机会正迎来“拐点”。在未来一年里,预计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将成为改变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推动力,掀起一场积极的去碳化浪潮。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过去几年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和PLM等技术将在将离散制造商的承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那些现在就优先考虑数字化转型和产品创新的企业将能够在2030年之前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潜在年销售额。
这一转变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齐头并进
实施可持续发展实践确实会产生前期成本,但长期收益往往超过这些初期投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促进创新、降低风险并增强竞争力,使其成为制造商整体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成本中心。这一想法将深入人心,制造商将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可以携手并进这一事实。得益于过去三年来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离散型制造商目前正处于数字化成熟阶段,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将其财务目标与产品脱碳相协调。
2.可持续性是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
据估计,产品开发阶段的决策决定了80%以上与产品相关的环境影响。材料和部件供应商的选择通常是造成碳足迹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对于汽车等能源密集型产品来说,客户的使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造成范围3排放的决策提供了大幅减少排放的最大机会。2024年有望看到制造商开始将可持续发展标准纳入设计决策中。
3.物联网是减少工厂排放的必备条件
虽然工厂排放通常只占总排放量的1-10%,但在制造商可以减少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中,工厂排放占了很大一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这也使其成为2024年的一个优先事项。在工厂中,物联网(IoT)在优化能源使用、减少浪费和提高整体设备效率(OEE)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预计CSRD将推动制造商实现工厂现代化。物联网将从早期采用者的竞争优势转变为任何需要减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制造商的必备条件。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直接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制造商可以准确测量其碳足迹并遵守相关法规。
中国是制造大国,也是制造强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超过了全球很多的同类企业。因此在2024年,从离散制造业的现状来看,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中国企业将在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为可实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掀起一场新的革命。这将带给中国工业企业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未来。
免责申明:本文转自互联网平台,不作为任何商业用途,仅作信息分享。如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